南京理工大学格莱特纳米科技研讨所纳米金属资料团队带头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讨所沈阳资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卢柯院士研讨组在美国《Science》杂志上宣布论文《在金属中发现超硬超高稳定性新式纳米层状结构》,该研讨成果宣布于10月18日出书的《Science》周刊,为开发新一代高归纳功能纳米金属资料拓荒了新途径。这是南京理工大学初次作为作者单位在世界顶尖科学杂志上宣布论文。
纳米资料(晶粒尺度小于100纳米)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被德国资料科学家格莱特教授提出以来,经过各国学者近三十年的深入研讨,分别在纳米金属资料的制备、结构特征、力学功能及物理化学功能等方面取得了重要发展。但是,现在纳米金属资料工业使用面对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如纳米金属资料强度高而耐性和塑性差,强度-塑性和耐性存在“倒置”联系,纳米金属资料的结构稳定性低,晶粒长大倾向显着等若干世界级难题。
卢柯院士在论文中要点介绍了使用自行研制的技术装备经过高速剪切塑性变形在块体镍金属表面施加高梯度应变,可在其表层构成二维的纳米层状结构。这种均匀厚度20纳米的纳米层状结构具有小视点晶界,其硬度高达6.4吉帕斯卡,产生晶粒粗化的温度要比以往制备的超细晶镍至少进步40度。这种新式超硬超高稳定性金属纳米结构突破了传统金属资料的强度-稳定性倒置联系,为开发新一代高归纳功能纳米金属资料拓荒了新途径。